中超第 19 輪球市沸騰!英博 6.1 萬創紀錄,京津德比再掀 5.4 萬狂潮
2025 賽季中超聯賽第 19 輪的觀眾數據再次印證了中國足球的回暖勢頭。本輪總觀眾人數達 250,463 人次,刷新了中超歷史單輪第三高紀錄,其中大連英博主場 61,039 名球迷的吶喊與京津德比 54,649 人的聲浪,成為本輪最耀眼的注腳。
一、大連英博:歷史級主場的誕生
在大連梭魚灣足球場,61,039 名球迷共同見證了兩個歷史性時刻:一是大連英博 2-0 擊敗青島海牛,豪取中超四連勝;二是為隊長閻相闖舉辦的退役儀式。北看臺升起的巨型 TIFO 與全場合唱的隊歌《只為大連》,將這座可容納 6.3 萬人的專業球場徹底點燃。這一數字不僅是本賽季中超單場最高,更位列中超歷史第五高,僅次于 2012 年南京賽區的 65,769 人。
作為升班馬,大連英博延續了中甲時期的 “票房神話”。2024 賽季中甲,他們以場均 42,187 名觀眾的成績成為 “亞洲第一球市”,單場最高 60,951 人更是打破職業聯賽紀錄。本賽季遷入梭魚灣后,球隊通過專業球場的沉浸式體驗、球星效應(如謝暉回歸)和情感營銷(退役儀式),將球迷熱情轉化為持續的票房動力。數據顯示,英博本賽季年票早在開票當日便售罄,散票收入已突破 300 萬元。
二、京津德比:30 年恩怨的現代回響
北京工人體育場的 54,649 人,讓第 63 次京津德比成為本輪最具話題性的對決。天津球迷 2,500 人的客場助威團創造了歷史規模,與國安球迷的 “全看臺 Tifo” 形成南北呼應。盡管比賽以 2-2 平局收場,但工體的上座率仍位列中超歷史第 16 高,印證了這對 “宿敵” 的持久魅力。
milan米兰,米兰体育,米兰·(milan),milan.com這場平局背后是兩隊截然不同的訴求:國安試圖止住兩連敗的頹勢,津門虎則渴望打破 20 年客場不勝的魔咒。比賽中,超長補時(23 分鐘)、VAR 爭議與球員情緒失控,將德比的戲劇性推向高潮。賽后,北京國安與榜首的分差仍保持 6 分,而天津隊憑借客場進球優勢暫時脫離降級區,這場平局對雙方而言都是 “不能輸的結果”。
三、球市分化:冰火兩重天的中超生態
本輪數據折射出中超球市的顯著分化:成都蓉城主場 40,818 人、深圳新鵬城 30,583 人延續了 “熱門球市” 的熱度,而武漢三鎮僅 9,300 人到場,梅州客家、青島西海岸等隊的上座率也不足 2 萬人。這種分化與球隊成績、城市足球底蘊密切相關 —— 武漢三鎮連續 5 輪不勝,直接導致球迷流失;而深圳新鵬城雖排名中游,但依托 “新深體” 的專業設施和年輕球迷群體,上座率逆勢增長。
專業足球場的普及成為球市回暖的核心驅動力。大連梭魚灣、北京工體、成都鳳凰山等場館的啟用,不僅提升了觀賽體驗,更通過商業配套(如餐飲、周邊零售)形成 “賽事經濟閉環”。例如,成都鳳凰山體育場自 2023 年運營以來,已創造超 14 億元票房,拉動周邊產業消費超 90 億元。這種 “場景經濟” 模式正在重塑中超的商業邏輯,國安、申花等傳統豪門的周邊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超 20%,印證了球市回暖對俱樂部營收的直接提振。
四、歷史坐標中的中超復興
本輪數據放在更長的時間軸上更具意義:250,463 人的單輪總觀眾數,僅次于 2016 年 “金元時代” 的 265,539 人和今年第 10 輪的 257,724 人。這標志著中超在經歷疫情和俱樂部解散潮后,正逐步恢復元氣。值得注意的是,大連英博、云南玉昆等升班馬的加入,為聯賽注入了新鮮血液 —— 英博本賽季場均觀眾已達 4.4 萬人,直逼北京國安的 4.64 萬,有望在未來挑戰 “中超第一主場” 的地位。
與亞洲其他聯賽相比,中超仍有提升空間。2024 賽季,J1 聯賽場均觀眾 20,355 人,首次超越中超,但隨著英博、玉昆等 “票房大戶” 的加入,中超有望在 2025 年奪回亞洲第一的頭銜。更重要的是,球市的回暖正在重塑球迷文化:從大連球迷為退役球員自發組織的 TIFO,到成都鳳凰山賽后的萬人大合唱,中超正在找回 “足球與城市共生” 的溫度。

結語:
第 19 輪的瘋狂數據不僅是數字的堆砌,更是中超職業化 21 年來 “韌性生長” 的縮影。當大連梭魚灣的藍色浪潮與北京工體的紅色風暴交織,當專業足球場成為城市新地標,中超正在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球市傳奇。未來,如何平衡頭部球市與中小俱樂部的發展,如何將觀眾熱情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價值,將是聯賽管理者與俱樂部共同面臨的課題。但至少在這個夏夜,6.1 萬與 5.4 萬的數字,讓所有中國球迷看到了中國足球復興的曙光。
發表評論